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 >

全球百事通!如何预防乙肝病毒的传播

来源:大江网-信息日报 发表日期:2023-05-13 08:22:28

严敏 四川省骨科医院

乙肝病毒可以通过母婴、血液和性传播,从而引起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很多人谈乙肝色变,常常会将乙肝病毒的携带,作为乙肝疾病的判断标准,其实,乙肝病毒携带者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可怕。

一、何为乙肝病毒携带者?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指已经感染了乙肝病毒,但是并没有肝炎症状和体征,对这部分人进行肝功能检查,可发现携带者的肝功能正常,同时在肝组织学检查中,并没有较为明显的异常。中国曾经是乙肝感染高流行区,1992年全人群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高达9.75%。1992年我国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开始对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2002年正式将乙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由乙肝高流行区降至中流行区水平,成功摘掉了乙肝大国的帽子。虽然我国乙肝防治工作成效显著,但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人数仍然较多。在临床实践中,绝大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并不需要进行治疗。

二、感染乙肝病毒的危害

婴儿期感染乙肝,85%~95%可变为慢性乙肝感染,并可能进一步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经5年时间,12%~25%的人发生肝硬化;再经过5年时间,6%~15%的感染者可发展为肝癌。若成年期感染乙肝,5%~10%的感染者可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经5年时间,其中20%~23%的感染者可发展为肝功能衰竭或需要进行肝移植。

三、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很多人都对乙肝存在恐惧,甚至害怕与乙肝病毒携带者接触。比如,不敢和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起吃饭,不敢带孩子去携带病毒的亲戚家玩,不敢和他们近距离谈话,主要担心乙肝病毒会通过唾液传染。其实,唾液并不是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那么,乙肝病毒到底是通过什么传播的?实际上,乙肝的传播途径一共就三类,即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包括皮肤和黏膜微小创伤)以及性接触。其中母婴传播,是我国婴幼儿乙肝病毒感染的最主要原因,在乙肝疫苗普及之前,这个传播途径最多见,所以我国乙肝患者数量异常庞大。

四、乙肝病毒携带者如何自我管理?

虽说乙肝病毒携带者并不可怕,但要注意的是,他们本身是乙肝病毒的传染源。如果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和他人接触中,未能做好有效的防护,仍然有可能发生传染。对此,在生活中,乙肝病毒携带者还应积极地进行个人防护,避免对他人造成影响。乙肝病毒携带者防护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避免参与献血

乙肝病毒可以通过血液传播,因此乙肝病毒携带者不可参与献血。

2.尽可能自行处理伤口

在生活中,当乙肝病毒携带者身体、皮肤因受伤而破损时,应尽可能地自己进行处理。当自己无法处理时,应在家人的帮助下快速处置,在处置过程中,应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血液、分泌物接触到他人。

3.生活用具区分使用

注意生活用具区分使用,如刮脸刀、牙刷等生活用品,应尽可能地单独放置,并做好标记。个人生活用品严禁与他人混用。

4.健康饮食,营养均衡

在饮食上,应做到荤素搭配,尽可能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适当选择肉类、蛋奶等食物;对于高糖、盐的食物,应减少食用量。此外,应戒烟禁酒。

5.克服悲观恐惧心理

有些人得知自己感染乙肝病毒后,变得非常悲观、恐慌。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客观、正确认识疾病,心情舒畅、乐观豁达、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6.务必远离酒精

肝脏每天代谢酒精的总量很有限,长期饮酒或一次大量饮酒都会给肝脏带来严重危害。如果乙肝病毒携带者再长期饮酒,无异于雪上加霜,肝硬化、肝癌多见于慢性乙肝合并饮酒者。

7.定期体检

乙肝病毒携带者可能暂时不是乙肝病人,但如果不加以重视,乙肝病毒携带者可发展为乙肝病人,使得肝功能出现较大损害,甚至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等。

因此,若家人中有乙肝病毒携带者,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务必督促其定期体检,以便及早发现异常,开展相关治疗。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版)》规定,乙肝病毒携带者应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查,检查项目包括:HBVDNA、肝功能(ALT)、甲胎蛋白(AFP)和B超。

五、如何避免自己被感染?

疫苗接种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手段。新生儿、15岁以下未免疫人群以及没有乙肝抗体的成人均应接种乙肝疫苗。疫苗全程需接种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间隔1个月及6个月分别注射第2针及第3针。如果母亲是乙肝患者或者乙肝病毒携带者,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接种乙肝疫苗,以阻断乙肝病毒经过母婴之间进行传播。

综上所述,乙肝病毒携带者存在乙肝发生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与乙肝病毒携带者自我管理以及日常生活习惯等息息相关。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保护好自己,同时重视对他人的保护,通过科学饮食、健康生活以及纠正不良行为习惯,降低乙肝、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

x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