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 >

【新要闻】【理通三迤】“三度温暖”深耕“责任田”

来源:云南网 发表日期:2023-04-12 18:25:36


【资料图】

作者:赵春红

近期,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和健康县城建设等各项重点工作正如火如荼,随处可见身披“志愿红”,化身志愿者的党员干部参与卫生清理服务活动,点滴之举温暖群众心灵。作为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是职责所在,要做有“情感”、有“温度”的干部,需用实干换取群众的信任,用服务团结民心,用真心赢得百姓认可,将“深度、力度、温度”融入工作中、服务中,不断提升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持之以恒地走好新时代的群众路线。

放下架子,用“深度”走进群众,打好“基础根”。浇水施肥、拔草除虫,农民培育庄稼需精心呵护;纷繁复杂、事无巨细,我们面对基层工作也不能打“马虎眼”。党员干部要及时补充业务“养分”,筑牢信仰“基石”,让自己的“责任田”生机盎然。与群众打交道时,要放下自身的架子,了解群众所需,用“深度”走进群众身边,方能与群众打成一片。要将群众当作自己的朋友,抑或是亲人,经常深入一线,倾听、了解,多站在他们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群众才能将干部当作知己和亲人。当群众有事相求时,要以礼相待,一杯温水、一张笑脸、一把椅子、一个问候便能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如此党群干群关系才会更加和谐。

沉下身子,用“力度”服务群众,扬好“实干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党员干部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任务,首先要将心沉下去,把身子沉下去,吃透上情、摸清下情,主动到一线锻炼,多去田间小道走走、多去百姓家中坐坐,多和农户唠唠,将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及时传达,并多听、多学、多问,把群众当老师,向群众多请教,从群众实践中汲取智慧,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要加强实践锻炼和业务培训,练就“挥手能写”“开口能说”的本领,争做“多面手”。要将“人民群众找”变为“党员干部跑”,以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坚韧毅力,以踏石留痕、抓铁有印的力度,一心一意为民务实,在困难中不断增强自己的斗争本领,提升斗争能力,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服务工作。

为民谋利,用“温度”联系群众,耕好“责任田”。当下,人民群众需要的是踏实肯干,在有困难能主动询问并及时解决的干部、在有怨气能主动回应且有温情的干部、在有需要能主动帮忙和有温度的干部。党员干部应该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时刻把群众的大事小情装在心里,把人民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千方百计为群众谋利益,并采取群众易于接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方针政策“温暖”落地,让服务群众更有“人情味儿”。要时常深入基层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同商一件事情,让群众掏“心窝子”、讲“心里话”,精准把脉群众“心头病”,把解决群众的烦心事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用“温度”加强与群众之间的联系,用实干为民赢得百姓的认可。

基层党员干部,必须坚持以群众利益为中心,特别是在当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一定要勇于担当,敢于作为,坚定理想信念,用智慧与勇气点燃工作的热情,放下架子、沉下身子、为民谋利,始终做好人民群众的“勤务员”和“贴心人”。

x
推荐阅读 更多